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观察

双向奔赴续写情缘,粤闽携手谱新篇

日期:2023-12-27 来源:南方网 字体: [大] [中] [小]

  今日(12月26日),随着D9958次列车从龙岩站驶出,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正式开通。在不久的将来,它又将向龙川飞奔而去。

  从福建龙岩到广东龙川,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见”背后,是两个大省的“双向奔赴”。

  粤闽一家亲,共叙山海情。广东与福建紧密相邻,同属泛珠三角区域,千百年来,两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交往源远流长,友谊根深蒂固。

  近年来,粤闽两省不断深化合作,加强交流对接,谋求互利共赢,更多精彩故事还在续写。

  基建:畅通经济发展“动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粤闽合作的重要体现,为两省未来打开新局面。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沿线人民的期盼下,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今日传来了开通的好消息,距离其全线通车又近了一步。龙龙高铁东起福建省龙岩市,经由上杭县、武平县进入广东省境内,终至河源市龙川县,将使粤闽两省间的人员往来与货物运输变得更加便捷。

  道路通,百业兴,另一条连接两省的高速铁路——漳汕高铁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据了解,漳汕高铁从福建漳州出发,途经广东潮州,抵达汕头,建成后将与福厦高铁、汕汕高铁无缝连接,从厦门乘高铁直达广州可比现在节约近一半的时间,为广东与福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乘着高铁的东风,粤闽发展驶上“快车道”。

  陆地上,广东与福建齐力将“大动脉”一步步打通,天空中,串联两省的交通网也越织越密。2022年12月21日13时15分,一架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安全地降落在龙岩冠豸山机场,标志着广州往返龙岩的直飞航线正式开通,两市对口合作开启新航程。

  与此同时,一条输电线路横亘在苍翠绵延的山岭之间,将粤闽两省密切相连。广东与福建用电需求旺盛,但用电特性存在季节性的差异,日高峰和月高峰时段也相对错开。两省电网互联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闽粤联网工程应运而生。截至今年9月30日,闽粤联网工程投运一周年,累计输送电量超35亿千瓦时,超额完成送电计划,实现了粤闽两省间电力互补互济、余缺调剂,推动了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闽粤联网工程云霄换流站。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闽粤联网工程云霄换流站。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粤闽风起,激活“一池春水”。在广东与福建的协同推进下,两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加速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释放了发展的巨大潜力。

  产业:优势互补双向赋能

  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下称“福紫铜”)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铜板带薄如蝉翼,光泽闪耀。3个多月前,广州工控与“福紫铜”的母公司——紫金矿业,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正式“牵手”合作年产3.5万吨冷轧高精铜板带项目,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预计年工业产值达25亿元。

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图片来源:南方+

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图片来源:南方+

  类似的跨省产业协作的例子,在广州与龙岩比比皆是。去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广东省广州市与福建省龙岩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今年2月,广州、龙岩两市签署《广州市龙岩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3个子协议,其中将“产业和园区”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广州,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制造业底蕴深厚、根基坚实,工业规模及实力领跑全国。

  龙岩,全国最早“打开山门,拥抱世界”的革命老区、山区地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当“湾区”遇见“老区”,两地产业优势互补,一拍即合。

  今年9月7日,广州与龙岩签约30个对口合作重点项目,总投资403.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336.8亿元。紧接着,9月8日,广龙合作产业园举行揭牌仪式,签约及入园企业共14家,总投资63.45亿元。

  打造新平台,跃上新高地。按照“广州企业+龙岩资源”“广州市场+龙岩产品”“广州总部+龙岩基地”“广州研发+龙岩制造”的合作思路,广龙合作产业园着力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造和新材料五大专业园区。当前,龙岩市7个县(市、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与23家广州市属国企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研发、生产如火如荼。

  事实上,广州与龙岩的“联姻”只是粤闽两省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与福建省晋江市签署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电子信息、纺织鞋服、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等多领域深化合作;11月,聚焦绿色建材、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产业,广东梅州在福建厦门、龙岩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一片片产业不断壮大。粤闽同频共振、双向赋能,奏响了产业振兴的“进行曲”,跑出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跨省界:打造区域合作“桥头堡”

  一边是广东的“东大门”,一边是福建的“南大门”,粤闽交界处,潮州市饶平县与漳州市诏安县伸手相握。

  由于处在地理边缘,省际交界地区通常是省区经济发展的末梢地带,但它恰恰也是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与桥头堡,诸多区域重大战略的交汇、辐射区域。

  2015年7月,广东、福建两省联合批准在饶平与诏安接壤地带设立闽粤经济合作区。这是广东省第二个跨省区域经济合作区,昔日的“省尾国角”迎来华丽转身。

  据规划,整个闽粤经济合作区分为沿海产城融合区、城市统筹协调区、生态保护涵养区三个功能区。沿海产城融合区以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城乡统筹协调区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涵养区则创新发展生态观光度假、健康休闲养生、历史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

  未来,闽粤经济合作区将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东部沿海地区省际合作试验区、闽粤台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合作示范区和区域生态文明共建先行区,为进一步拓展两省合作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沿着粤闽边界继续望去,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和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武平县也选择了组团相拥。

  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蕉岭、上杭、武平三地同属原中央苏区,深化合作恰逢其时。同年12月,蕉岭县分别与上杭县、武平县签订“友好县”协议,在工业产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对接央企、头部企业推进战略合作,加快高端项目“引进来”,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除了政策的机遇,三地产业规划的契合性也让合作成为了必然。蕉岭是广东重要的水泥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正大力推进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杭实施“三三三”产业强县战略,其中金铜、新材料、建筑为三大主导产业。武平着力构建“516”现代产业体系,建筑业是重点之一。

  作为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蕉岭片区)起步区,蕉岭县广福园区与武平县岩前工业园连片接壤。今年8月,蕉岭县人民政府与福建明瑞科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12亿元的资源化利用铝灰60万吨及年生产45万吨氧化铝项目落户广福园区。蕉岭的龙头企业塔牌集团也早在武平布局了生产基地,推动绿色建材产业融合发展。

  粤闽两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让交界转化为交融,边缘变成了前沿。

  珠江潮涌,奔腾不息;闽江浩荡,波涛澎湃。广东与福建将继续同舟奋楫、扬帆逐浪,携手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合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策划:何静文 门丽丽

  统筹:陈静

  记者:张治伊

       编辑: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