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泛珠网2022 > 自贸区

海南扬帆逐梦新征程

日期:2019-09-03 来源:经济日报网络版 字体: [大] [中] [小]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积极闯关探路,敢于突破,在不同领域的开放发展上先行先试,取得了一个个“全国率先”的创新成果。

  海南,蹄疾步稳地行走在创新开放的大路上,在营商环境、人才储备、制度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当好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把门打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如何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始终是海南的不懈追求与探索。30年的经验、曲折、欢笑、泪水让海南明白,什么时候“把门打开”这件事情做得好,什么时候发展就快。

  在改革开放上先行一步,始终是海南发展的主线。为了抓好这条主线,30年来,海南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守得云开见月明,海南对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内在逻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呱呱坠地,筋强骨健

  198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党中央决定在海南创办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同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建省设经济特区,意味着海南成为全国的“技术窗口”“管理窗口”“知识窗口”“对外政策窗口”,也意味着海南发展史翻开了崭新而辉煌的一页,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然而,当时的海南落后得太多。“建省初期,海口就一座红绿灯,大热天还经常停电,基础设施落后程度让我大为惊讶。”海南豪瑞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云西告诉记者。

  一组数据说明当时的海南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分配水平只有全国分配水平的83%;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17%左右的人口尚未温饱。

  当时,海南建省筹备组主要负责人对海南一下子进入国际市场没有把握,到底如何起步?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当时产生了一个“先喝洋奶还是先喝娘奶”的讨论。先喝“洋奶”就要直面国际市场,大力引进外来资本进驻;先喝“娘奶”就是先完善基础设施,再面对国际市场。

  “当时,有人担心海南一旦推向国际市场,会不会一方面外来资本一时进不来,一方面国内投资又不会很大。因此,海南最后决定请求中央及广东等省市加大对海南基础设施的投资,先喝‘娘奶’,待海南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有所改善后全面放开,再喝‘洋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回忆说。

  随即,1988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施行《关于鼓励投资开发建设海南岛的规定》,给予海南相当特殊和优惠的开放政策,投资、外贸、外汇、人员等方面的管理,都比当时其他省份的权限大很多。比如,在海南岛举办的企业(国家银行和保险公司除外),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且,对于投资者可参与的项目也进一步放开,投资者可以合资、合作方式在海南岛投资从事港口、码头、机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基础上,海南出台了一批极具吸引力的配套措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股投资热潮悄然涌起,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

  先喝“娘奶”显现效果,国家赋予海南的优惠政策使其“筋强骨健”。海南建省办特区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仅建省头3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170亿元。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亿元,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长2.7倍。

  “建省初期那几年,海南的发展太快了。没两年时间,海口汽车多了,路修得宽了,楼盖得高了,处处都是发展机遇。”林云西说。

  垂髫之年,成长代价

  1988年,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

  1989年,率先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1991年,率先推进价格改革,改革粮食购销体制。

  同年,率先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当时,在深圳上市的10家异地公司中,海南就占了4家,全国法人股交易的10家公司中,海南有5家。

  “当时,海南的发展势头很猛,一些好的政策、好的改革、好的发展机遇让人羡慕。”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告诉记者。

  海南把握住历史赋予的重大发展机遇,不断地锐意改革创新,让当时的海南生机勃勃。彼时,海南借助发展势头,用“大开发”来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1992年,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成为海南开发的试验地,这一举措,当时在国内属首创。

  但是,要雕琢洋浦这块“璞玉”,又谈何容易!仅洋浦开发区中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亿元投资,海南1988年财政收入才4.2亿元,国家一年给予海南的低息贷款也只有2亿元。

  怎么办?出路就是吸引外资!于是产生了经济特区中的洋浦开发模式,即“引进外资成片承包,系统开发,综合补偿”利用外资开发的方式。

  除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热潮,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房地产企业“开发”海南岛。

  一时间,海南土地价格翻了数番,房价猛涨几倍。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显示,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

  1992年,一座总人口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1991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9%,1992年增速却暴增到41.5%。这一非正常高增长,主要是因为房地产炒作拉动虚增造成的。

  1993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十六条”,海南地产泡沫瞬间破灭。海南经济随之跌入谷底,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由1994年的11.9%迅速降至1995年的4.3%。

  数据显示,当时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直到2007年6月底,海南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办公室正式结束其使命,海南才彻底甩掉了手上的“烂尾楼”。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本是中央给海南的一副“好牌”。然而,这副“好牌”却打出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过度投机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形势大好”的海南付出了沉重代价。

  风华正茂,敢于突破

  2018年4月13日,海南30岁生日,党中央赋予其新的使命,给了海南一副更好的“牌”。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此时,海南已不再是“毛躁小子”。面对房地产业的“蠢蠢欲动”,海南火速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求的通知》,措辞严厉,提出明确预警,“防止任何形式的宣传炒作和哄抬房价行为”。

  而立海南,风华正茂,对改革开放促发展的内在逻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蹄疾步稳地行走在创新开放的大路上,做好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试验田”。

  同样是引进外资,30年前的海南“盲目”,30年后的海南“清醒”。

  “如果我们简单通过优惠政策把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搬到海南,对国家而言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不过就是从‘左口袋’挪到了‘右口袋’。我们不要把招商引资的重心全部放在国内的存量上,而是要加大全球招商力度,引进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实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和市场主体,形成资本增量,既为海南也为全国作贡献。”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不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引进外资,海南以前的做法是引进来再说,现在则是先做前期准备,保障引进的企业有质量、能适应,能发展。海南在营商环境、人才储备、制度创新等方面做足了准备工作。

  简化行政审批是考验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能力和决心的第一道门槛和“试金石”,海南提出的目标是“极简审批”。随着优化营商环境40项举措相继推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通办”……

  优化环境、简政放权没有止境。目前,海南又提出一般行政审批事项从“只跑一次”向“一次不跑”、全程上网发展。同时,海南省还参照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体系,不断用国际化视野、一流标准,为优化海南营商环境划出最新最准的路径。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姚磊用两组数据展示了海南营商环境的改变:2017年,海南进口通关平均时长为126.94小时,2019年2月份下降到46.13小时;2017年,海南出口通关平均时长为108.41小时,2019年2月份下降到4.76小时。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海南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为企业进驻打造良好的环境。4月18日,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成功为海南国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办理了全省首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汇款、开户预约等业务,标志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模块在海南顺利上线。

  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将涉及国际贸易从境外到境内、从货主到海关、海事等12个行政部门的审批工作集中到一个平台,节约企业的办事时间,压缩企业损耗成本。

  周到的服务保障使得海南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据海口海关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海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49.9亿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出口78.4亿元,同比增长78.7%;进口171.5亿元,同比增长126.9%。

  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上线运行又是一大创新。“从完成的第一笔业务,就能真切感受到FT账户的快捷便利。”海南国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波说,通过FT账户,发出一个指令就可以完成币种转换,极大便利了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海南、上海两地自贸区FT账户业务可以实现合作联动及资金的有效互通运用,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自今年2月14日以来,海南已先后发布两批、共计13个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具体包括:第一批公布的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等8项,以及4月11日公布的第二批5项:全国首创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全国首单沪琼自由贸易账户联动业务、共享医院新模式——博鳌超级医院和全国率先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等。

  一个个“全国率先”的创新成果,折射出海南积极闯关探路,敢于突破,在不同领域开放发展上先行先试的努力,力争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效制度供给的责任担当。

(编辑:谢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