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聚焦泛珠

融湾入海的梅州路径

日期:2023-05-1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在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州综合保税区里,满载货运的直通车完成高效便捷的通关流程后,缓缓驶出综保区、驶向香港;

  30多公里外的五华县河东工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他们手里的蔬菜将供往大湾区市场;

  而50多公里外的蕉岭县广福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正酣,作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蕉岭片区)的起步区,园区获得有力的土地和资金要素保障……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梅州方案》)成功获批,极大提升了梅州苏区融湾振兴发展的战略格局,增加了原中央苏区版图的“梅州分量”,拓宽了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梅州上下逐步形成了共识:用好政策、抓好落实,真正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关键字 高

  锚定高标准着眼高质量

  4月15日,梅州综保区管委会在深圳市举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与香港新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惠福电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哲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移动通信设备保税维修、出口贸易项目框架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年进出口总额达35亿元。

  这是梅州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行以来签约的年进出口值最大的合作项目,同时为接下来积极拓展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业务奠定基础。

  另一边,今年初,梅州国际无水港已如期建成,在区港联动、海铁联运的新格局下,货物从这里出发,通过铁路可连接盐田港、汕头港、潮州港等多个港口,将极大方便粤东粤北区域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物资的流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梅州综保区和梅州国际无水港为起点,梅州将更加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交通圈”“经济圈”,梅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将进入全新阶段,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提速。

  梅州推动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建设,是以高站位统筹全市一盘棋,高标准布局,高要求落实。

  2021年9月,梅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域原中央苏区定位,深刻认识欠发达这一最基本市情,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启动谋划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着力破解长期制约梅州发展的瓶颈。

  多方呼吁、几经努力,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推动《梅州方案》成功获批,让梅州成为我省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又一国家级战略平台。

  “湾区+苏区”政策叠加,于梅州而言,自是难得机遇,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梅州市商务局、工信局积极与大湾区企业对接,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农业局加强与大湾区产销对接,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梅字号”品牌全国影响力;组织、人社等部门出台人才振兴发展政策,为梅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公检法部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

  梅州各市直相关部门正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发挥文化、生态和资源等优势,高标准落实《梅州方案》,出台配套文件和措施,抓住关键重点持续用力,着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同时,梅州市各县(市、区)也主动发力,纷纷推动《梅州方案》在本地落地生效。

  4月18日下午,以“助力双碳·储能未来”为主题的“广东梅州招商推介会·五华县储能产业专场”在广州成功举办。全国各地的60多家央企、中企、国企和知名新型储能产业及上下游企业的180多名企业家参与了活动。

  根据相关协议,南方电网等相关签约企业与五华共同开展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建立储能产业联合招商机制,强化储能产业政策支持。

  重点建设华城、安流、河东等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引进储能电池、电子元器件、系统集成、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等项目,预计总投资60亿元。今年将陆续动工建设。

  今年以来,五华抢抓利好政策叠加的机遇,在建成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一期、110千伏油新变电站、500千伏敬州变电站、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316个总装机容量达2974.5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核三基地”的新型储能产业园。

  而五华县隔壁的兴宁市,在产业发展上也有了新动向、新机遇、新高度。

  5月11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兴宁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动广东梅州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将共同发力,探索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服务方式,对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在注册检验、技术审评、行政许可等环节开设绿色通道,研究相关政策,建立便捷机制,推动梅州地区企业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政策红利。

  关键字 快

  迅速行动赢得发展主动

  在梅州融湾的版图中,有一块地方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优势明显,那就是蕉岭,这个地方将被打造成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势而制。时值多方利好政策叠加之际,蕉岭县主动出击,把握住时和势,更是主动作为,依托广福镇位于两省边界的优越地理位置率先打开先行区建设的新格局。

  去年11月18日,梅州最大一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在广福落地动工,投资3.91亿元推进广福园区基础设施首期工程建设,吹响了当地融湾入海冲锋号。如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向远处延伸,“三纵三横”骨架路网逐步形成。

  位于园区内的企业在政策红利的叠加下也迸发活力。走进蕉岭佰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佰霖生物”)生产车间,一包包原料在半自动化生产线作业下,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荧光颜料。在不远处的仓库,一摞摞码放整齐的产品正准备装车发往各地。

  佰霖生物副总经理钟增光说,过去三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发展遇到不少挑战,但得益于各级有关部门和广福镇当地各项扶持政策,加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该公司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

  佰霖生物的成长,是广福镇着力打造边界发展先行之地,蕉岭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的一面镜子。

  兵贵神速,只有先人一步,才能抢占先机。4月26日,经蕉岭县委、县政府同意,《蕉岭县全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根据《行动方案》,蕉岭将充分发挥蕉岭作为粤闽赣三省交界及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作用,突出全域融湾、全面融湾,举全县之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

  这边厢,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建设先人一步;那边厢,融湾入海招商成效凸显,都紧扣一个“快”字。

  去年10月19日,大埔县举行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其中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由市驻厦门招商队引进,该项目为招商队成功引进的第一个签约项目。

  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由大埔县乡贤邓振龙和张定武先生合作投资,主要产品是新能源电池铝壳、盖板以及光伏逆变器散热器、储能散热器、车载散热器等精密结构件。项目选址在县城工业小区,计划于2024年1月投产,2025年全面达产,年产值达20亿元。

  梅州市招商引资工作大会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意识,市领导坚持高位推动,主动认领任务,分别联系指导一支招商队,以上率下开展招商工作,市驻厦门招商队成功打响第一炮,对其他招商队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

  今年1月,丰顺县成功签约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华达兴精密元件2个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3月,梅江区引进计划投资10亿元的高端印制板及配套物联网模组项目开工建设;5月,蕉岭县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与广东富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协议年产20万吨木(竹)质素(木质纤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

  数据显示,1月至3月,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开展各类招商会议和推介活动67场次,会见接待企业310多家次,带队外出对接企业和商(协)会160多家次。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1个,计划投资总额82.5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计划投资总额68.3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谋发展亦是如此。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机遇稍纵即逝,只有迅速行动,才能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开创新局。如今的梅州,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断加快融湾的步伐。

  关键字 实

  务实作风赢得融湾商机

  走进梅州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和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墙上一幅印有“心系企业解忧难 高效热情暖人心”烫金大字的锦旗分外显眼,锦旗落款为“梅州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锦旗背后的故事与一场企业座谈会有关。

  “在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梅州圣戈班二期项目建设计划及存在的困难后,马上到企业进一步了解情况。”梅州高新区管委会规环局局长刁宇峰说。

  梅州圣戈班是由法国圣戈班集团和广汽集团合资兴建的创新型产业项目,主要生产高端汽车玻璃。2022年11月底,梅州圣戈班计划新增投资1.8亿元建设高端汽车玻璃生产(第二期)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

  为了不影响企业订购设备,缩短项目周期,梅州高新区管委会积极向市相关部门争取“指标”、指导企业两天完成200多页的环评报告编制……不到两周时间,该项目环评批复工作全部完成,为项目加速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融湾,须以环境融接为保障,上述事例正是梅州全力打造积极营商生态的有力证明。

  今年印发的《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梅州将围绕“一区两城”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推动苏区融湾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其中就包括改革赋能工程。

  该项工程要求梅州衔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具体包括:创建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点,围绕开办企业、登记财产等15个领域量化指标,复制推广珠三角先进经验做法;深化“一照通行”改革;强化重大项目用能保障;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人才奖励计划等。

  4月,《梅州市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印发,要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为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大厅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简短的21个字,想要真正实现需要久久为功。《工作方案》以加快全市政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向纵深发展为目标,对标广州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极简审批”改革,全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强化数字支撑能力,深入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打造规范便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兴宁投资很开心、舒心、放心。”广东红禾朗电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启红概括梅州营商环境时表示,“兴宁市领导多次与公司对接洽谈,现场解决项目落户、生产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全周期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坚定了我们回乡投资发展的信心。”当深圳市威富集团执行董事张少波携年产值超10亿元的威富通讯技术项目回到丰顺投资时,得到了市、县主官的高度重视。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带领全县相关职能部门表态:“各个部门行动起来,该提前对接的都要对接好,该马上落实的必须马上行动起来,让项目在丰顺落地顺,让企业在丰顺发展顺。”

  为给环境融接提供保障,梅州市司法局在部署2023年司法行政工作时明确提出,要以“五个提升”为着力点,督促帮助指导各地各部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服务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大湾区能做的,梅州也要能做到,全力营造“不用求人、依法依规、便捷高效、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眼下,梅州上上下下正加快步伐,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个方案落地落实,为融湾筑牢环境基础。

  关键字 稳

  畅通渠道对接湾区所需

  推动苏区融湾,交通互联是基础和先导。

  围绕互联互通加快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梅州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畅通内循环,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融湾入海重要支点和服务国内大循环节点城市。

  5月13日,由中铁一局承建的全长1288米的梅龙高铁仙子顶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该标段隧道工程全部实现贯通,为梅龙高铁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梅龙高铁线路自梅汕高铁梅州西站引出,途经兴宁站、五华站,终至河源境内的赣深高铁龙川西站,新建全长约93.98公里。

  梅龙高铁是苏区融湾的重要通道之一。该工程与既有梅汕高铁互通,西与赣深高铁相联,是广河梅通道及粤东地区对接华中、华北地区的高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其建成通车后将便捷沿线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出行。

  根据规划,2023年梅州市推动交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力争完成交通投资96亿元以上,并在推进动工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武平至梅州高铁、蕉岭至丙村铁路、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等一批高速公路、国省道、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持续打通出省出市大通道及内部互通环线,梅州将为建设“一区两城”、加快苏区“融湾入海”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交通大动脉的打通,可以实现梅州与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资源准确输送。

  对接湾区所需,尽展梅州所长。梅州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面向大湾区市场,梅州将新建一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调运体系。

  每天早上,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的梅州市强惠现代产业园蔬菜太平村基地,一个个现代农业温室大棚里,村民忙着采摘尖椒、茄子、苦瓜等蔬菜。“白宫苦瓜是我们的拳头产品。我们每天上午7时开始采摘新鲜蔬菜,下午分拣包装后运送到海吉星市场,大部分蔬菜在梅州本地销售,部分销往珠三角市场。”梅州市强惠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阙文光说。

  下午3时,位于梅江区城北镇的梅州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下称“海吉星”)蔬菜区便热闹了起来。白宫苦瓜、蒲瓜、竹笋、牛角椒、番薯叶……在海吉星,琳琅满目的本地蔬菜在此流通,链接起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梅江蔬菜也从这里出发,走向梅州各县(市)区及河源龙川,江西寻乌、安远,福建武平等周边地区。

  “目前,我们蔬菜区入驻的商家有近200户,日均流通本地蔬菜70吨左右,主要供应给梅州城区及周边地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我们应季特色蔬菜也销往大湾区。”梅州海吉新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邹君介绍。

  今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名单,其中,梅县丰都家禽基地、兴宁金绿家禽基地等63个基地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名单,梅州海吉新城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入选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名单。

  在高速路上,一边是一批又一批的蔬菜、水果搭着快车出山入城,另一边,一辆辆自驾游小轿车、旅游大巴从大湾区、江西、福建等地驶入梅州。据统计,“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11.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46%和82.27%。

  梅州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同时,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称号,被称为大湾区后花园。

  为了让城市更宜游,梅州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将梅州打造为文化传承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记者观察

  形成共识 凝聚合力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成为全球发展的新星,成为国家发展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战略地位的区域。

  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连,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

  当前,梅州正加快步伐对接融湾,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劲头越来越足,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共识越来越明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越来越浓,展现出奋力追赶跨越的新气象新变化。

  “丰良将发挥山地、温泉、人文等资源优势,依托不断改善的交通区位条件,用好用活‘苏区+湾区’政策,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丰顺县政协副主席、丰良镇党委书记彭水利说。

  “对接湾区,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丰顺县八乡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素明说,当地将发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番薯)示范村镇、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番薯、茶叶)专业镇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作用,对标湾区“茶罐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米袋子”,让更多农产品加速对接服务湾区需求市场。

  “我们将研究吃透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政策机遇,立足岐岭大眉山古驿道、中山大学农学院办学旧址和曾国华故居等资源禀赋,积极走访番禺区对口帮扶单位和外出乡贤,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擦亮‘古韵岐岭’金字招牌。”五华县岐岭镇政府负责人表示。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抢占发展机遇,速度要快、势头要强。

  今年上半年,梅州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经济发展第一线、项目建设最前沿,把准方向、厘清思路、激扬信心。越来越多的湾区企业、项目在梅州落地开花,这也释放了正面的积极信号。

  “2023年,集团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继续延长产业供应链条,通过补链条,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加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促进区域集聚优化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更强大的人才队伍。”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慧丰说。

  “企业将抓住全省高质量发展和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机遇,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红利,积极拓展销售区域,继续增加产能,增加产销量,争取全年实现产值3亿以上、纳税3000万元的目标,积极争取第三条生产线尽快安装投运,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百岁山(梅州)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龙说。

  高质量发展征程再启,起而行之是唯一的选择。

  只有当加快对接融湾成为共识,人人形成融湾思维,人人参与营商生态优化,争当梅州深度融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方能行稳致远。

  ■一线案例

  拼人才 促融湾

  人才,是梅州融湾的关键因素、第一资源,得人才,便是得竞争力、得创新力。

  今年2月,梅州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套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随后各县(市、区)也接连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进入2023年以来,“人才”一词在梅州的多场大会、多个重要场合被频频提及。不难看出,梅州已将人才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位置,凸显出当地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鲜明态度,释放爱才、敬才的强烈信号。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面对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平台不足等问题,梅州曾推出人才新政“20条”、博士人才引进“黄金八条”等政策,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两年引进博士数达到原有总量的87.7%。

  进入新发展阶段,梅州迎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迫切需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今年,梅州发布“人才振兴16条”及“青梅计划”“金谷计划”“鸿雁计划”“宗匠计划”“桂竹计划”等“1+N”人才政策,涵盖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众多领域。

  梳理政策后可以看出,梅州不仅重构了人才政策体系,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仅局限于高端人才,对技能型人才、乡土人才等同样敞开怀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全新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湾振兴方面,梅州提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探索“人才飞地”建设,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借智发展。

  从人才政府说了算到用人单位说了算,从外引到内培,从扩增量到提质量,梅州人才工作思维正在迎来一场革新,求才目光不仅向外,同时向内,不仅求量,同时重质。

  梧桐茂,凤凰栖。

  在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优环境的切实举措之下,梅州这座城市逐渐留住了人才的脚步,也留住了他们的心。

  “这里不仅有发展平台,更有归属感。”2021年7月,曾嘉文作为急需紧缺人才被引进到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研发人员。同时,他也是梅州市人才公寓的第一批入住者,没有找房子、担心房租的后顾之忧。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一路绿灯,就近就学。”通过梅州市高素质人才引进计划吸收到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的苏薇,作为人才代表在梅州人才卡首发仪式上领取到了属于自己的人才卡。

  在融湾振兴的催征号角中,2023年,梅州还将以人才为支点,推动建设赣闽粤新时代苏区人才振兴发展试点,让人才“活水”激荡梅州高质量发展大潮。(记者 何苑妮 陈萍 张柳青)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