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健康产业合作发展模式“三部曲”

日期:2020-09-24 来源: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主站) 字体: [大] [中] [小]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康产业被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众多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在泛珠三角区域扎根壮大,广州、珠海、厦门、成都四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凸显泛珠三角区域大健康产业良好发展势头。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高频词,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合作发展”一直是泛珠三角区域前进的主旋律。在新形势下,泛珠三角区域如何创新健康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率先实践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认识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把握关键应对措施。

  ◇创新研发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健康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质量。泛珠三角区域健康产业要让更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让更多创新技术辅助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建立完善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尤为重要。

  可在健康产业各细分领域,建立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定期举办丰富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多方联动。同时,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应以企业为主体, 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保证产业创新源于市场又回归市场,最大程度地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及政策链深度融合,可加快形成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把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泛珠三角区域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引才模式:为凤筑巢引人、育人、留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高素质人才一直是推动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

  调研发现,受产业层次、配套设施、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等现实瓶颈约束,泛珠三角区域尤其是西南省区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而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优秀人才流失现象。

  补齐人才短板,推进人才事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泛珠三角区域需在“引人、育人、留人”三个方面下功夫。可参照云南白药集团的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方案—— “为凤筑巢”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制定泛珠三角异地引才计划,通过与外地专家团队以“专项资金+专有技术”的模式开展合作,为泛珠三角不同省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异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泛珠三角区域可组建健康产业人才库,为健康产业人才在科研经费、住房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健康产业人才。

  ◇创新集群模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

  要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首先必须形成健康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发展的动力和榜样,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资源磁吸作用,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不断演进。

  龙头企业拥有许多下游配套企业和众多合作伙伴,在产业链招商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可以立足当地健康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以“龙头企业拉动, 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通过实施产业链招商,将同一产业链上的项目引导在一起,形成“滚雪球”式的集群效应。

  调研发现,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不乏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但2019年发布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只有广州、珠海、厦门、成都四个城市。

  如何提升龙头企业产业资源带动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筑产业链条长、综合竞争力强的健康产业集群?建议各地政府全方面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出台龙头企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

策划:唐莉娜

统筹:门丽丽、李美仪、黎妙娟

记者:孙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