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扶贫车间把“工作”带到家门口
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五、六分钟,就到了无尘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山田村的巩会会终于等到足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的这一天。
两年前,巩会会辞了工作,从深圳回到老家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山田村,生了个男娃,养活一家7口的重任落在了她老公一个人的身上。她家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贫困户。
去年年中,山田村村主任程绍东就挨家挨户地对贫困户说,广东来的企业要在村里建工厂,优先招收贫困户。山田村有223户贫困户,工厂建起来后,许多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脱贫有了指望。
“既能照顾家又能挣点钱”,巩会会没想到这样的“美事”能落在自己头上,赶紧报了名。
2018年5月,广东东莞的企业负责人姚占龙来到富川县考察。他想把劳动密集的数据线生产基地搬到成本更划算的地区。
广东省四会市到富川县扶贫的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樊智浩说,富川县投入7000万元,其中广东帮扶资金4000万元,购买了4栋标准厂房,建立起粤桂(四会·富川)扶贫协作产业园。
产业园对入驻的企业给予8成租金补贴,若招收贫困户入职,企业还能获得吸纳就业补贴。姚占龙于是决定把生产线从广东全部搬到广西贺州。另外7家广东企业也和姚占龙一样,把工厂搬进了园区。
2个月后,姚占龙在产业园成立的伟正电子公司正式投产,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市场。火红的生意让他想进一步扩大生产。樊智浩鼓励姚占龙把生产线延伸到贫困村里去,让更多的贫困户也能脱贫致富。
2019年,富川县在高路村、新石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立新社区建立了3个“扶贫车间”,吸纳了75名贫困户就业,每户年平均增收26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姚占龙还想建新的扶贫车间,有不少劳动力的山田村成为首选。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开工时间延误了一个月。
2月26日,山田村的“扶贫车间”正式开工。姚占龙说:“没想到建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倒成了复工复产的优势。企业100%复工了。”
樊智浩说,经过产业和就业扶贫,富川县已经从国家级贫困县中摘帽出列,3.6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5%。(记者 壮锦)
(编辑 谢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