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开放”,“开放”一词已然成为报告里的高频词。报告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广西在落实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上成绩斐然。东盟已经连续22年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1—9月,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1728.8亿元,占全区总额的39.7%;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由2012年的747.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21.2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5.8%,增长到3.8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开放发展,广西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拓宽“南宁渠道”,巩固传统友谊,助推面向东盟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利用“南宁渠道”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合作,配合国家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党的二十大后到访我国,是首个党的二十大之后来访的外国元首。广西毗邻越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多开展有利于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经贸、外交活动,提升中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二是适时向国家申请升级中国—东盟博览会,把面向东盟合作扩大至面向RCEP合作。以RCEP合作进一步巩固与东盟的全面合作。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积极与东盟国家探索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丰富以南宁为主场的双边及多边外交、经贸、人文交流等活动。三是积极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发红色、绿色旅游。加强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国际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六七”学校、(中越)南宁育才学校、桂林“九二”学校等旧址的保护陈列展示等级,大力发展跨境红色旅游。推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常态化运营,加快中越边境沿线的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关风情旅游带和边海国家风景道建设,着力发展跨境绿色旅游。
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加强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运营好广西在东盟国家的合作项目。提升中马关丹产业园、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项目建设运营质量。高水平建设运营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二是配合国家推动中越“两廊一圈”建设。重点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拓展交通、能源、矿产、制造业等领域合作。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向海经济、蓝色经济、数字经济,共建和平之海,以经济关系助推外交关系发展。争取统一跨境铁路标准,减少换车环节。三是发展好北部湾城市群,打造开放发展核心引擎。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平陆运河、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黄桶至百色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管理,提升“硬连通”和“软连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国际物流成本。
构建优势跨境产业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在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中贡献广西力量。一是加速构建跨境产业链。与东盟国家深化国际产能、跨境劳务、跨境供应链合作。加强汽车、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等优势跨境产业链建设,增强蔗糖、桑蚕丝、林浆纸等产业优势,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二是加强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发展。科学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全面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三是继续建设好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开放门户,为跨境合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广西,积极推动期货现货联动发展,围绕“专精特新”产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贷支持,发展绿色金融,争取设立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打造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作者 谢柱军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
(编辑 黄练)